宿松故事
“水光瀲滟晴偏好,山色空濛雨亦奇。若將西湖比西子,淡妝濃抹總相宜”讀著蘇東坡的詩句,不禁讓我們想起這群山逶迤,林木蒼翠,山花爭艷,溪流淙淙的碩大人工湖--釣魚臺水庫,水庫坐落在陳漢山區,匯入三條河流:朱灣河、北浴河、廖家河,三河集一,晴天微風吹來,波光粼粼,水中魚兒嬉戲,水面白鷗飛翔;雨天云遮霧繞,綠水含羞,青山著黛,又是一番妙景。
這座美麗的人工湖始建于1958年、是一座以灌溉為主,綜合防洪、發電、養殖、航運等興利項目的中型水庫。控制流域面積120平方公里,水庫總容9177萬立方米,灌溉面積16.4萬畝,大壩高100.2米,長230米,年均發電量450萬千瓦時。到目前為止,國家總投資近兩億元人民幣,是宿松縣有史以來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。
水庫以釣魚臺命名,頗有來歷,因大壩下附近有一深潭名為青龍潭,潭邊巖石上有三個石窩,呈三角形,上面一大,下面二小。傳說是周代開國元勛姜太公功成之后,回到元始天尊門下,但偶爾也遍訪名山勝水,一日到此,坐下垂釣,留下遺跡。神話一傳至今。以釣魚臺命名,當然更加響亮。
讓我們來感受每個季節來到此處的意境吧~
春
初春,天氣晴朗,這里空氣濕潤,冰銷雪融,草芽已現,樹冒新綠;深處此地你猛覺自己處在萬物復蘇,生機擁抱之中。自己生命平添無窮的活力。暮春三月,你又乘興光臨此地,那你會以為步入桃花源中,滿目珠光寶氣,花香沁入心脾。隊隊彩蝶飛舞,陣陣蜜蜂嚶嗡,讓你欲離又不忍離。
夏
夏天,城里酷熱難耐,此處是避暑納涼之好地方,這里是小地中海,只要湖邊一站,熱汗頓收,上有涼風習習,下有波浪輕舔,眼前是畫卷鋪開,耳邊是鳥兒歌唱,你會覺得這是人間最佳享受。
秋
深秋,水庫藍天白云之下,翠綠之中綴著簇簇火紅,讓你眼睛一亮,精神陡增。路邊片片橘園,黃橙橙的果實掛滿枝頭,微風下顫顫魏魏,你忍不住口水欲滴,可以停車下來,主人會熱情地招呼,讓你嘗嘗果鮮,你是內行,會破費買上一袋兩袋。這里橘子甘甜略帶清酸,營養特別豐富,且有潤燥下火之功能,乃補脾養胃滋肝理氣之佳品。吃了一瓣,入口即化,無渣無核,余香滿室,回味悠長。
冬
別處大雪飄飄,厚被覆蓋,而這里只是薄絮花花,水面冒著陣陣熱氣,魚兒竄來游去,猛一高興,跳出水來,畫一個漂亮的弧線,好象有意與游人取樂。白雪點綴綠橘和山茶枝頭,倒像阿里山姑娘戴上潔白頭巾,別具姿容,溫婉美麗再添一番俊俏。
湖中有座小島,名為玉樞觀,上面建有觀堂,紅墻黃瓦,珠閣飛檐,很有氣勢,觀中供有總管老爺神像,傳說就是陳武將軍化身。年年香客朝拜,月月香火不斷,日日香煙繚繞,夜夜鐘磬悠揚。有的游客,也作善男信女,拈香跪拜,求神祈福,湊一時之興,有的則寄意于妙景,留心于佳境,各投所好。再往西行,人工湖西岸有廖河古戲臺,雕欄畫棟古色古香,建于明嘉靖年間,迄今近五百余載,已立為省級文物,可以一睹為快,免不了發些思古之幽情。
你若對釣魚抱有興趣,那就持竿甩鉤,靜坐岸邊,細觀水面,不管有魚無魚,那番神韻,也可比擬于當年的太公。而此地的魚,肉質細膩,肉味鮮美,無論釣的或買的,吃起來特有滋味。不但魚頭魚身要吃,連魚雜也不肯丟掉,定要飽享口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