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松故事
清官難斷家務事,俗話說的好,再正義的人也會有斷錯的時候。
相傳很久以前,宿松趾鳳河出了個清官,叫段明鏡,在江蘇蘇州做知府,因其在任治時清正廉潔,斷案公正,所以皇上送了一塊“一清如水”的御筆金字匾額到趾鳳段府,高懸堂廳,譽滿鄉里,榮宗耀祖。
古人云:“不怕一萬,就怕萬一”。人不是神仙,總有失誤的地方。可就是這位“一清如水”清正廉潔的好官在臨近告老還鄉之際卻辦了一樁冤假錯案,成為遺憾。
話說蘇州府城東門有個商人,每年都到外地經商做生意,春去冬回,總要到“寒露霜降水推沙,魚奔長江客奔家”之時才回家準備過年。可是他的妻子不守本分,不安寂寞,與一屠夫,邪派大頭領通奸相好。
這一年,臨近年邊,商人日夜兼程,跋涉千里,回到家時,已是傍晚。妻子接到熱情關切地說:“你日行百里,太累了,先在床上躺會,我去辦點東西給你調補身體”。不多時端來了一碗豬肝湯給丈夫吃,丈夫伸手去接,妻說,“你累了,還是我來喂你吧。”丈夫剛吃到嘴里就感覺不對,便說不要,她硬難丈夫吃,丈夫知她是不懷好意,便大聲嚷著,她急用手帕捂住丈夫的嘴,接著突然一個尖刀從后刺來,把她丈夫的頸項刺了個對穿,抽出又是一刀,這樣丈夫頓時死于非命,連夜他們把尸首移出給埋了,又趁右鄰教書先生熟睡之際,把血衣血刀偷偷地放進教書先生家的灶堂里。
第二天一早,淫婦跑到府衙擊鼓報案,段知府急忙升堂,淫婦說:“教書先生不正,多次調戲于我不成,竟將我丈夫殺害,請老爺做主。”段知府一聽說:“我府城之內竟出此事,這還了得。”急遣衙差抓來教書先生,并“搜出”在灶堂里的血衣血刀,帶上公堂,物證俱在,只等口供。可先生稱冤枉,就是不招,淫婦死死咬定不放,知府老爺聽婦人之言,動用大刑,一個文弱窮書生怎經得起動大刑,心想招也是死,不招也得死,于是趁堂上衙役不備,一頭撞在老爺堂上地下,一個文弱的血性書生就這樣一命歸西。
段知府不久就告老還鄉,有一天來了一個潛山賣小貨的人,在門口問這是段老爺的家嗎?看門人說:“正是”。貨郎說:“請稟告老爺,說外面有人因事要見他”。看門人稟告老爺,老爺問是什么人,門人說:“賣小貨的貨郎”。老爺說:“不見”。貨郎被告之老爺不見。貨郎說:“不見我就把段府堂上那塊“一清如水”的御匾給砸爛。老爺聽說,叫進見。貨郎一見,就問:“老爺蘇州書生一案,如何處理?”老爺說:“書生經不起動刑,畏罪自己撞地自盡了。”貨郎說:“書生被殺,匾我要砸。”老爺問何由?貨郎說:“淫婦趁丈夫外出做生意長年不在家,勾引城內一屠夫相好,這屠夫是當地邪幫的一個大頭領,我是小頭領,這屠夫大頭領經常淫宿在淫婦家,事發當天,他不知其丈夫要到家,我臨時借宿,便和這屠夫住在淫婦家的后廂房,這淫婦伙同奸夫想謀害親夫蓄謀已久。所以當丈夫回家,以在食物里下藥毒死丈夫,但被丈夫察覺,正被追究時,淫婦快速用手帕捂住丈夫的嘴。就在這同時,隱蔽在一旁的奸夫突然閃出,舉起尖刀向淫婦丈夫猛力刺去,就兩刀結束了其性命。
他們殺了人,怕我走漏風聲,就令我連夜走出蘇州城,不得回去,否則必殺不可,后我乘船而上,在安慶下船后,以轉至皖城汗山落腳。”段明鏡聽完敘述,心想自己清白英明一世,卻又在晚年告老還鄉前糊涂一時,造成冤案,心存愧疚,無法挽回,長嘆一聲,就此告別了人世。
- 上一個:周瑜墓之探秘揭曉.....
- 下一個:歷史有名的闖王李自成之死因大揭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