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松故事
讀萬卷書,不如行萬里路。
春暖花開,栩栩如生,生機蓬勃的石蓮洞神秘奇觀,美麗的花朵,綠油油的山坡,曾經潘之琮在《游山記》中對石蓮洞記載:"洞山窄而中敞,可容千人,上平如砥,石乳數百,垂垂而下"。對這樣的奇觀,只讀書而看不到奇觀,豈不遺憾。前幾日,終有機會前往石蓮洞國家森林公園一探究竟。
石蓮洞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安徽省西南的宿松縣城郊,105國道、滬蓉高速公路直貫林區,緊靠合九鐵路。與小孤山風景區較近。景區地貌以低山、森林自然景觀為依托,建設了休閑、度假等旅游設施,兼有城市娛樂區功能的多功能綜合型的森林公園。
景區內建筑突出了徽派建筑特色,黛瓦、粉壁、馬頭墻。自然景觀更以奇峰異石,蒼松滴翠,秀竹娉婷,鳥鳴花香吸引游客。還有荷衣古池、四顧坪、佛座嶺、望江亭、森林浴場等許多景物可供游賞。
石蓮洞位于河西山半腰,又稱十里洞。可惜攀至洞口,發現洞口被封,導游說,出于安全考慮,暫禁游客入內。洞頂有一石,宛若青色鞭蓉,相傳唐羅隱避地至此曾題"石蓮洞"三字于右上端,被《安慶府志》載為古跡。洞前有兩株古樸樹,盤枝虬干拱護洞口。
據說,石蓮洞內石室嵌空,碧苔縈繞,清泉滴答,鐘乳倒懸。約行三米,有一石橫置于壁旁,上鐫"授法洞"三字及"五祖自詠"詩一首,相傳這里弘忍祖師授法講經之地,又稱一洞天。再進十米,洞徑右折而下,洞頂有石筍頭如荷葉,倒掛斜披于前。另有一長方形石床斜倚洞內,壁上有一狂草之"隱"字,飄逸如仙。相傳此為羅隱的臥榻,"隱"字乃漢鐘離所書。石蓮洞全長百余米,泉流似瀑,直瀉"荷衣古池"。可惜這些都未看到,只能聽聽傳說過個耳癮罷了。
復又攀登數百級臺階至山頂,見一五祖亭。五祖亭為水泥仿結構,六角飛檐,高達6米。上有琉瓦飾頂,下有石磴護柱,內檐裝山水人物畫門幅。
忽見五祖亭旁立石碑一座,上鐫《五祖自詠》詩一首,詩云:垂垂白發下青山,七歲歸來改舊顏。人卻少年松卻老,是非從此落人間。剛才導游不是說此碑在石蓮洞內不得真容嗎?莫非五祖得知我們到來顯身了?
石蓮洞景區山并不高,植被茂密。到達山頂,沿另一條小路下山至平坦處,即到五祖禪院。
據說:唐禪宗五祖弘忍在石蓮洞隱修授法,與佛結緣,始建石蓮洞五祖禪院,歷經千年興衰。五祖弘忍37歲離開湖北黃梅雙峰山,開始長達13年的云游。其間,大部分時間在宿松石蓮洞。開創禪宗"東山法門"思想起源。相傳弘忍云游到此,在山嶺一如坐椅的巨石上憩息,環顧四周,見其風景幽靜,是修行的理想之地,欲卓錫于此。忽聞山麓龍湖有水腥,便隨口吟出"平生不愛魚池水,風動波聲也帶腥"。吟畢,便飛錫而去。后信徒即以憩錫石為中禪堂石龕,又以山腰之石洞為授法洞,并以洞頂之石蓮為佛祖一燈,建起"石蓮洞禪林"。自此香客旺盛,聲名遠播。
現在看到的五祖禪院為2012年在原址復建禪院。2014年4月,五祖傳人釋見忍法師,追尋著先祖弘忍的弘法蹤跡,離開已經建好的黃梅五祖寺,駐錫宿松石蓮洞五祖禪院首座。石蓮洞五祖禪院重興緣起。
關注宿松特產展示館:ssxxgx,了解更多信息
- 上一個:古老的水師營寨——白鷺洲
- 下一個:宿松的這個景點你去過嗎?看圖,猜猜這是哪里!